93913产业周报│7月14日-7月20日AI产业动态回顾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周报导读
●AI眼镜新品频发 产业链布局持续升温
●人工智能终端成经济新增长点,大模型加速行业应用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投资热潮涌动
●MiniMax近3亿美元融资落地:估值超40亿美元,上海国资入局
●北京中数睿智完成2亿元A+轮融资,推动AI Agent产业升级
●成都光屿高维旗下Coray推出新品Coray Air2彩色智能AR眼镜
●谷东科技再出创新成果:Transformer+AR眼镜健身专利开启行业新篇
●华盛昌布局工业级AI眼镜赛道 开启测量工具智能化新征程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黄仁勋: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

AI眼镜新品频发 产业链布局持续升温

近年来,国内AI眼镜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新华网报道,灵伴Rokid Glasses、小米AI眼镜、大鹏DPVR AI Glasses等一系列新品不断涌现,在功能和适用场景上实现了持续迭代升级,为用户带来了更为丰富多样的使用体验。​

在功能方面,如今的AI眼镜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显示功能,而是融入了提词、拍摄、物体识别等多种实用功能。提词功能让演讲者、主播等群体在工作时无需死记硬背稿件,只需通过AI眼镜便能清晰看到提示内容,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表现效果;拍摄功能则打破了传统拍摄设备的限制,用户可以解放双手,轻松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或工作中的重要场景;物体识别功能更是展现了AI技术的强大,它能快速识别出眼前的物体并提供相关信息,在教育、购物、旅游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终端成经济新增长点,大模型加速行业应用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加快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的应用,推动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与此同时,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投资热潮涌动

2025年,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盛宴。IT桔子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该领域投资事件数如雨后春笋般达到114起,轻松超越了去年全年的77起;融资额更是一路飙升至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的总和。这一数据的显著增长,无疑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强烈看好与积极布局。​

MiniMax近3亿美元融资落地:估值超40亿美元,上海国资入局

7月14日,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国内头部大模型企业MiniMax已基本完成新一轮融资交割,融资金额接近3亿美元。此次融资不仅创下年内大模型行业单笔融资新高,更推动公司估值突破40亿美元(约合3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估值第二高的大模型企业。​

北京中数睿智完成2亿元A+轮融资,推动AI Agent产业升级

7月16日,北京中数睿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数睿智”)宣布成功完成2亿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鼎晖VGC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联合领投,泰亚投资、相城金控、四川文投跟投,老股东每日互动持续加注。这一融资事件不仅刷新了国内企业级AI Agent细分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单笔融资纪录,更标志着中数睿智在推动AI Agent技术产业化落地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成都光屿高维旗下Coray推出新品Coray Air2彩色智能AR眼镜

7月16日,成都光屿高维旗下AR眼镜品牌Coray正式推出新一代旗舰产品Coray Air2彩色智能AR眼镜,这款产品号称是全球首款采用刻蚀碳化硅波导+全彩MicroLED方案的消费级AR设备,为AR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Coray Air2的核心突破在于刻蚀碳化硅光波导的商业化落地。碳化硅材料的纳米级刻蚀精度要求极高,光栅周期控制需精确到纳米级,刻蚀深度误差需小于5nm,否则将导致光效衰减或彩虹纹干扰。为此,Coray联合广纳四维使用DUV光刻+反应离子刻蚀工艺,搭配定制相位掩模版,将单片刻蚀均匀性控制在2%以内,大幅消除彩虹纹效应,同时实现了0.7mm超薄波导片与4g的极致轻量化(单片重量)。​

谷东科技再出创新成果:Transformer+AR眼镜健身专利开启行业新篇

7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显示,广州谷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申请了一项名为“基于AR眼镜分析与Transformer结合的体育健身辅助应用”的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20299086A。此项专利融合了当下前沿的AR技术与先进的Transformer模型,有望彻底革新体育健身领域的用户体验。​

华盛昌布局工业级AI眼镜赛道 开启测量工具智能化新征程

国内知名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企业华盛昌发布重磅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将携手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共同出资,在科技创新高地深圳市组建深圳市深境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此次跨界联合并非追逐消费电子热潮,而是剑指工业级AI眼镜这一细分赛道,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重构专业测量工具的形态与应用场景。​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全球首例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配送货,在深圳地铁里变成现实。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地铁配送机器人利用地铁的空闲时间段,通过AI调度算法+机器人技术实现无人化配送。​

当地铁车门打开,这些外形为北极燕鸥卡通形象的机器人,麻利地进入车厢,稳稳站成一排。它们的现身引起了乘客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进行拍摄。原来,这些机器人“身体”里装满通勤族最爱的各类商品,并自主规划最优搭乘线路,为湾厦站及线上其他站内7-Eleven门店配送货。​

黄仁勋: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

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现场,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炉边谈话。

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PhysicAI,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做软件方式,根据基本原理代替人类编码描述算法来预测结果,我们使用算法来学习如何从实例、信息、数据中预测结果,这种使用计算机来学习如何进行项目的方法已被证明是非常可扩展的,到最后AI可以进入物理机器如机器人。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