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加快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的应用,推动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与此同时,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大模型赋能实体经济,多行业开启智能变革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我国积极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广泛渗透到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多个行业领域,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电子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例如,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深度分析,大模型能够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有效减少生产中断。在原材料行业,大模型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精准预测原材料需求,降低库存成本。而在消费品行业,大模型则被用于精准营销与产品创新,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企业能够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人工智能终端百花齐放,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厂商积极投入研发,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终端已超过百款,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市场潜力。AI手机不仅具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还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拍照优化等功能。AI电脑则在办公效率提升、创意工作辅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智能化的服务。AI眼镜作为可穿戴设备的新宠,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如实时信息提醒、智能导航等功能,让生活更加便捷。
政策持续助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底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速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此外,工信部还持续开展赋能“深度行”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平台,推动供需企业精准对接,引导行业智能化转型。通过遴选“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树立行业典范,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