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科技巨头还在元宇宙赛道上各自为战时,中国正悄然构建起统一规则体系。8月1日,工信部公示元宇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标志着我国元宇宙产业正式告别野蛮生长,迈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01 顶层设计落地:国家队入场重塑行业秩序
根据筹建方案,该委员会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秘书处工作,聚合政产学研核心力量: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邀请工信部、网信办等监管部门及国家级研究机构负责人
委员阵容:覆盖华为、腾讯、商汤等头部企业技术专家,及清华、北航等高校科研代表
经费保障:挂靠单位提供专项支持,确保标准研制可持续推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曾主导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重大国家标准制定。此次挂帅,彰显国家对元宇宙基础设施地位的战略定位。
可以讲,这并非简单的标准制定机构,而是一个国家数字主权的基础设施建设团队。其首要任务直指行业痛点:解决元宇宙领域的“语言不通”。当Meta称虚拟空间为“Metaverse”,微软命名为“Mesh”,国内厂商各自定义“元空间”“数字宇宙”时,产业协同沦为奢望。委员会将率先建立《元宇宙术语库》,统一300余个核心概念,如同为数字世界推行“普通话”。
02 标准体系解剖:五层架构直击产业痛点
委员会创新的标准体系采用五层金字塔结构,每层直击产业命脉:
基础层:构建数字世界的“身份证系统”。虚拟数字人编码标识标准将让数字分身跨平台通行,如同现实社会的身份证号打通政务服务体系。
支撑能力层:攻克“空间失真”技术难关。当前AR/VR设备普遍存在15厘米以上的空间定位偏差,导致工业场景无法精准操作。空间计算标准将误差压缩至3厘米内,使远程设备维修成为可能。
服务应用层:定义数字资产的“构建法则”。
开发运营层:建立元宇宙“施工标准”。涵盖场景设计、系统集成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规范。
安全治理层:筑牢虚拟空间“防火墙”。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设计链上数据加密方案,预置AI监管模块自动识别违规内容。
关键突破方向:
基础通用标准(急用先行)
元宇宙术语库:统一“数字孪生”“空间智能”等300+核心概念
虚拟数字人编码标识:建立跨平台身份认证体系(类似身份证号)
核心技术标准(卡脖子攻坚)
空间计算:解决AR/VR设备空间定位误差(当前行业平均偏差≥15cm)
大空间建模:制定百万平米级场景构建规范(如工博会数字展馆)
安全治理框架(中国特色)
数据隐私保护:参考《个人信息保护法》设计链上加密方案
内容审核机制:预置AI监管模块,自动识别违规虚拟场景
03 工业元宇宙领跑:标准赋能实体转型
委员会明确将“元宇宙+工业”置于行业应用首位,直指制造业升级痛点:
三一重工已试点数字工厂:通过设备孪生体实时监控,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年节约维护成本超8000万元。
04 国际竞合新局:中国标准出海机遇
委员会将“加快国际标准布局”列入核心任务,剑指元宇宙规则主导权:
东亚突围:联合日韩推动数字人表情编码标准(对标MPEG-V)
一带一路:输出文旅元宇宙场景构建标准(敦煌数字洞窟已接入12国)
欧美博弈:在空间计算领域提出“轻量化建模”方案(降低硬件门槛)
据WIPO数据,2023年中国元宇宙专利占比达34%,但国际标准参与度不足5%。此次国家队入场,将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05 企业行动指南:抢占标准化红利窗口
随着标准体系逐步落地,产业将迎来深度洗牌:
技术合规改造迫在眉睫。空间计算企业需在2024年前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某头部AR眼镜厂商已投入2亿元升级光学模组。数字人平台必须接入统一编码系统,三家创业公司因无法兼容新标准估值缩水50%。
场景创新决定生死。工业领域聚焦设备预测性维护的SaaS服务商,近期融资额同比增长300%。文旅行业能实现跨平台互操作的数字藏品平台,用户留存率高达普通平台的4倍。
国际标准参与度挂钩生存权。参与信通院ISO/IEC JTC1工作组的企业,将获得国际认证绿色通道。某工业软件公司通过RCEP框架推广中国标准,海外营收季度环比增长170%。
当Meta的元宇宙部门年亏损百亿美元,当苹果Vision Pro销量不及预期,中国正将元宇宙拉回现实世界——在钢铁轰鸣的工厂里,在精密运转的流水线上,重新定义虚拟技术的价值。工信部这套覆盖“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全栈标准体系,不仅是为中国企业打造的护城河,更是给全球元宇宙困境开出的“中国药方”。
规则体系的竞争从不在于技术参数的优劣,而在于能否让最大规模的实体产业焕发新生。当工业元宇宙在长三角的智能工厂、珠三角的柔性产线、成渝的智慧矿井中扎根生长,中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实现元宇宙规模盈利的经济体。这场关于未来的战争,胜负手不在炫目的虚拟景观,而在车间里某个因预测性维护而避免停机的齿轮箱。
当Meta仍在亏损中挣扎,苹果Vision Pro困于应用生态之时,中国正以工业级元宇宙打开突破口。工信部这套覆盖“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全栈标准体系,将让虚拟世界真正承载起实体经济的重量。
附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元宇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筹建方案
一、业务范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元宇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范围包括:
(一)研究分析元宇宙领域标准化需求方向,建设和维护元宇宙行业标准体系;
(二)开展元宇宙术语、标识、测试评价等基础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开展大空间、空间计算、空间智能、引擎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
(四)开展数字人、数字内容、数字场景等元宇宙共性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在工业、文旅、教育等领域应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五)开展元宇宙设计开发、系统集成、服务运营等开发运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六)开展元宇宙安全和治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七)开展元宇宙领域的标准宣贯、应用推广以及人才培训等工作;
(八)积极对接元宇宙国际标准化组织,适时提出、参与元宇宙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标准体系元宇宙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支撑能力、服务与应用、开发运营、安全与治理等五大部分,如下图所示:

三、组成人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元宇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拟邀请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等担任,委员拟由元宇宙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产业和技术专家担任,秘书处挂靠单位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挂靠单位将为秘书处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和经费配套保障。
四、成立后工作计划
(一)强化标准顶层设计,梳理标准推进路线。推动元宇宙标准体系发布,明确标准化重点方向和研制顺序,统筹推进元宇宙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国际化。结合元宇宙标准体系,梳理标委会组织架构,整合跨领域资源,推动细分技术领域的精准攻关与协同推进,加快标准研制进度,促进标准应用实施。
(二)聚焦行业发展需求,加快重点标准制定。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加快研制元宇宙术语、虚拟数字人编码标识等基础通用标准,数字人、空间计算、空间智能、大空间等关键技术标准,“元宇宙+工业”“元宇宙+文旅”等行业应用标准研制。
(三)开展标准贯标推广,促进标准应用实施。以标准为核心,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典型案例征集。举办大赛、沙龙、标准周等活动,进一步聚集产业各方,面向元宇宙产业的生产方、使用方、维护方开展标准宣贯。在重点地区建设元宇宙测评中心,征集元宇宙标准的试验验证单位,推进标准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加快国际标准布局,提升未来产业竞争。以标准化改革为契机,提前布局元宇宙国际标准化,推动国内标准出海。注册一批元宇宙国际标准化专家,基于我国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以标委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并提出一批元宇宙国际标准立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