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宁夏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算力规模80万PFLOPS、打造200个以上应用场景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西部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
实施“两步走”战略,稳步推进发展目标
根据《方案》,宁夏将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到2025年,作为发展的第一阶段,宁夏计划实现算力规模达28万PFLOPS,在这一时期,网络基础设施将持续改善。同时,积极培育引进10家以上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努力打造100个以上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为构建算力、算法、数据一体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7年,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宁夏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将加快完善。算力规模将实现大幅跃升,提升至80万PFLOPS,建成重要算力保障基地以及西部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在模型研发方面,自主研发垂直大模型超30个,典型应用场景也将突破200个,从而全面深化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赋能作用,推动宁夏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重点领域应用全面开花,深度赋能各行业
在重点领域应用方面,宁夏全面发力,致力于推进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工业领域,实施智能制造升级计划,聚焦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通过推动生产装备、工业软件与核心算法的研发,加快数字车间和“AI+5G”智能工厂的建设步伐。目标是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AI技术应用覆盖率、中小企业AI工具普及率均超过50%,10千伏配电网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力争超95%,让传统工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农业领域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建设农业农村数字赋能平台,不断完善物联网设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耕种、灌溉、酿造等环节的广泛应用,助力葡萄酒、牛奶、枸杞等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7年,建成150个以上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田灌溉面积达200万亩,农业生产数字化率超35%,以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服务业也将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期。在文化旅游领域,着力打造沉浸式数字化新场景,预计到2027年实现AI应用与4A级以上景区90%融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金融服务方面,不断深化智能化创新,银企线上融资累计目标达到800亿元,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与便捷性;电子商务领域加快数智化发展,力争创建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培育3个跨境电商园区,推动服务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大步迈进。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动教育、医疗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型。到2027年,公立医疗机构智能诊疗辅助决策覆盖率达95%,培育30所人工智能教育样板校,打造100个以上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场景,让智能化服务更加精准地惠及广大群众,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产业培育多点突破,打造特色产业生态
在产业培育方面,宁夏积极布局,全面扩展产业链条。
宁夏将统筹布局异构算力中心、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并建设算力监测调度中心,推动通用计算、智能计算、量子计算协同发展,到2027年实现智算占比80%,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同时,大力培育服务器制造产业,目标是打造百亿级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培育大模型企业,支持智能终端产业落地,加强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并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计划到2027年,服务器制造产值突破100亿元,落地垂直大模型、智能体超50个。
在空间布局上,推动银川打造人工智能发展先导区,支持石嘴山、吴忠等市因地制宜发展关联产业,建设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忠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特色集聚区。到2027年,力争形成5个以上算力应用、数字产品制造等产业集聚区,培育3家以上亿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及100家以上相关企业,构建起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夯实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宁夏在这方面同步推进。
宁夏将构建“银川—中卫”高可靠网络体系,大力推进5G-A、万兆光网布局,到2027年形成城市1ms、周边5ms、全国20ms时延圈,提升网络传输速度与稳定性。
在数据供给方面,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数据要素运营中心和特色产业可信数据空间。预计到2027年,建成60个高质量数据集,数据备案交易额破10亿元,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
此外,还将建设人工智能政务大模型平台、产业模型平台,不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构建技术与管理一体的网络安全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