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2023年发布的产业数据中,一组关于深圳机器人产业的数字格外亮眼: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2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球71.3%,服务机器人产能占全球58.6%。这一连串的数字不仅彰显了深圳在机器人领域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这座城市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与应用热土的清晰轮廓。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在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早已深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全国五分之一的产量意味着深圳每生产5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走向全国市场。这些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汽车装配、精密加工等核心产业,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自动化支撑。从智能手机的精密零部件组装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生产流水线,深圳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正以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表现重塑现代工业生产模式。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深圳的表现更是堪称“全球领跑者”。
占据全球超七成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全球每卖出10架消费级无人机,就有7架来自深圳。从航拍爱好者手中的便携设备到农业植保的专业机型,从物流配送的空中运力到应急救援的空中侦察平台,深圳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凭借卓越的续航能力、精准的操控性能和丰富的功能拓展,赢得了全球消费者和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也让“深圳智造”的标签在全球空域熠熠生辉。
服务机器人领域同样是深圳的强势赛道,全球58.6%的产能占比,让深圳成为全球服务机器人的主要“诞生地”。从家庭陪伴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到酒店服务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深圳制造的服务机器人正以多样化的形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场景,为家庭、商业、医疗等领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体验。无论是在酒店大堂为客人引路送物,还是在医院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物资配送,亦或是在家庭中承担清洁、安防等工作,深圳的服务机器人都在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习惯。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目前深圳已诞生1600家机器人公司,这些企业涵盖了从核心零部件研发、整机设计制造到系统集成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既有大疆创新、优必选等行业领军企业引领技术方向,也有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了“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丰富的市场主体带来了激烈的技术竞争与创新活力,推动着深圳机器人产业在核心算法、精密机械、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创造了全球最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在制造业车间,工业机器人与工人协同作业,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在城市街头,配送机器人穿梭于楼宇之间,为居民送上生鲜食品和日常用品;在农业田间,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让传统农业焕发智慧生机;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手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服务,从城市治理到农业现代化,机器人在深圳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边界,形成了“应用拉动创新、创新反哺应用”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