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深圳会展中心内科技浪潮奔涌,2025人工智能眼镜产业创新大会在此盛大启幕。这场汇聚了全球500余家企业、300多位行业精英的盛会,不仅拉开了人工智能眼镜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序幕,更标志着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迈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大会现场,随着象征创新与合作的“镜界之光”点亮,“镜界探索者”全球体验官招募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面向全球科技爱好者、行业从业者及普通消费者,将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邀请首批体验官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眼镜的产品测试与功能优化。据主办方介绍,入选体验官不仅能优先体验最前沿的AI眼镜产品,还将与研发团队直接对话,其反馈意见将直接影响产品迭代方向。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产品研发的封闭性,搭建起企业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桥梁,为人工智能眼镜的市场化应用开辟新路径。
同步发布的《人工智能眼镜行业研究报告》犹如一剂强心针,点燃了整个行业的热情。报告显示,中国AI眼镜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56%,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从消费端来看,年轻群体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从单一功能向场景化、个性化转变,教育、医疗、工业巡检等垂直领域的应用需求也在持续释放。例如,在医疗领域,AI眼镜已被用于远程会诊、手术辅助;教育场景中,其AR功能可实现沉浸式教学,极大提升学习效率。
在技术与标准建设分论坛上,行业专家围绕AI+AR眼镜的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与生态构建展开深度探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透露,国内正在紧锣密鼓制定AI眼镜智能化分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从硬件性能、算法能力、应用场景适配度等维度,对AI眼镜产品进行科学分级,为消费者选购提供权威参考。与此同时,深圳作为人工智能眼镜产业发展高地,提出了标准建设“三步走”战略:2025年底前完成基础标准框架搭建,2026年聚焦核心技术领域制定专项标准,2027年推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助力深圳打造全球AI眼镜产业标准高地。
“标准的统一将加速产业成熟,让市场竞争回归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某头部企业技术总监在圆桌论坛上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眼镜行业仍面临技术瓶颈,如续航能力不足、显示效果待提升等问题。但随着芯片技术、光学显示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技术与理念的盛宴,更是产业升级的风向标。随着“镜界探索者”计划的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张与标准体系的完善,人工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改变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革命性产品。未来,AI眼镜将如何重塑我们的“视界”,值得全球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