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7月8日电,日本总务省8日发布的2025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以详实数据揭示了该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困境: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仅有约27%的日本国民使用过生成式AI服务,这一比例不仅大幅落后于美国的68.8%和德国的59.2%,更凸显出其在全球AI竞赛中的明显掉队。
从数据对比来看,日本与美、德的差距堪称悬殊。美国凭借硅谷科技巨头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推动,生成式AI已深度融入民众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从文案创作到代码生成,AI工具成为不少人提升效率的标配;德国则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将生成式AI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带动全民使用率持续攀升。反观日本,尽管27%的使用率较上一财年实现约3倍增长,但起点过低的现实仍使其在全球AI普及浪潮中处于追赶者位置。
企业层面的AI应用差距同样触目惊心。白皮书显示,2024财年仅有49.7%的日本企业制定了生成式AI应用方针,而美国企业的这一比例高达84.8%,德国也达到76.4%。分析认为,日本企业普遍存在的保守经营理念、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以及数据安全合规顾虑,是制约AI落地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美、德企业更倾向于将AI视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迭代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在技术研发领域,白皮书坦言,全球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主导权仍掌握在资金雄厚的海外科技巨头手中,日本本土的研发虽日趋活跃,但在模型参数规模、训练数据量及商业化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短板。专家指出,日本在AI人才培养、跨学科研究协作以及风险投资支持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其与领先国家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展滞后已开始影响日本的产业竞争力。在智能制造、医疗诊断、金融服务等关键领域,AI技术的应用深度直接关系到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日本总务省在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未来需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数据基础设施等举措,加速AI技术的落地普及,以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